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构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根据《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20日)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材〔2020〕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 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 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 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要的劳动能 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注重围 绕创新创业和学术科技,结合学科专业,构建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 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三、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传授通用劳动科学知识,营造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培养到基础行业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奋斗精神,深刻体会“空谈误 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1.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 育,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掌 握“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世界”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理论主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注重向学生传授 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让学生明辨是非。(牵 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2.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讲授当前劳动力市场 的分析与发展展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 系,树立正确择业观,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 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 (牵头单位:招生就业处)
3.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定期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和“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 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 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 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 业的劳动精神。(牵头单位:校属各单位)
(二)融入专业教育,提升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能力 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整体优化学校专业课程 设置,通过实习实训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识,鼓励学 生通过劳动体验知识的美妙,勇攀科研高地,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和创新创业活动。
1.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将专业类课程主要 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 合开展各类劳动教育,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 动品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吃苦 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品质。(牵头单位:各学院)
2.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师范类专业依托现 有的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进一步锻炼学生的 师范技能。非师范类专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劳动锻炼要求, 加强各专业建设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建设相 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劳动品质。(牵头 单位:各学院) — 5 —
3.全面落实学校学生科研工作意见,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为主要载体,开展专业创新活动;以参与科研训练计划 和科研课题为主要内容,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以开设实体企业、 参加众创空间为主要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紧密 结合创新创业工作,使学生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 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劳动成果。(牵头单位:校团 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各学院)
(三)做好公共卫生,培养日常生活劳动习惯 以打造优良的寝室室风为抓手,将日常劳动教育与宿舍及公 共区域建设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公共场所的清洁活动,引 导督促学生自觉做好宿舍卫生清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提 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美化校园环境。
1.实施宿舍及公共区域卫生水平提升计划。以集中和分散的 形式开展寝室内务卫生整治评比,督促学生主动打扫寝室卫生, 整理个人内务,保持寝室整洁有序。落实学生公共区域卫生寝室 责任制,分区分片明确各寝室负责的清扫范围,定期开展公共区 域卫生环境评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牵头单位: 学生处、校团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各学院)
2.营造宿舍及公共区域良好的生活氛围。积极组织广大同学 参加文明寝室创建、雅室设计、公共区域文化提升、寝室文化节 等活动,选出一批卫生环境良好、学习氛围浓厚、课外活动丰富的明星寝室,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落实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跟进公共区域卫生的要求,确保宿舍及公 共区域文化良好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学生处、校团委、后勤与 资产管理处、各学院)
3.开展清洁校园公共区域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教室、食 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等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 理服务工作,尊重普通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进一步培养热爱 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日常劳 动教育氛围。(牵头单位:学生处、校团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 各学院)
(四)开展服务活动,强化学生奉献精神 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通过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 勤工助学等手段开展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 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 实践服务技能。
1.在暑假,组织学生通过“理论宣讲”“市民学校”“教育关 怀”“社会调查”“企业走访”等方式,在家庭所在地或本省进行 不少于一周的国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调研报告; 在寒假,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 强化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牵头单位:校团委、各学院)
2.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 志愿者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大型赛会、社区建设、义务家教、 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以及面 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牵头单位:校团 委、各学院)
四、考核评价
(一)针对 2021 级及以后本科同学,从 2020-2021 年第二学 期期末开始,按本方案要求对学生劳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劳动教育考核以完成学时作为指标,学生按照《劳动教育学时认 定一览表》所列内容选择已有课程中专设的劳动教育模块,或专 门开设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 36 学时,劳动理 论教育不少于 6 学时,劳动实践教育不少于 30 学时;通过《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 就业指导》3 门课程的自然学习,考试通过后自动认定 6 学时, 劳动实践教育中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及创新性劳动不少于 18 学时(其中必须完成 3 学时“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劳动认定, 日常生活劳动最高认定 6 学时)、生产劳动不少于 12 学时,全日 制本科学生大一至大三期间每学年不低于 12 学时,如完成专项劳 动实践教育任务可直接获得劳动实践 30 学时,审核结果记入学籍 档案。
(二)劳动教育考核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在大一至大三期间 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由学生填写《重庆师范大学劳动教育 学分认定手册》,并提供参加劳动教育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经学院审核后,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及创新性劳动 由学工系统各单位组织开展相关发布和认证工作,生产劳动由教 学系统各单位组织开展相关发布和认证工作,专项劳动实践项目 由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申报,经教研室研究通过后由申报单位组织 开展相关发布和认证工作。
(三)学校将劳动教育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 系,作为学生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的重要参考条件, 经考核未合格学生,应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大三年级结束时, 累计完成劳动教育时长不足 36 学时的学生,学院应督促其在大四 年级完成所需学时。
五、相关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重庆师范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 分管本科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 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 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 作的副书记为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全校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规 划和统筹。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校团委,具体负责本科生劳 动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是建立协同机制。各部门、各学院要认真落实开展劳动教 育的相关职责,劳动教育教研室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学生劳动素质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修正和改进劳动 教育组织实施的形式方法,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 制。团委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其他部门要牢记宗旨,增强服务 意识,各学院利用好学校实训周做好劳动教育安排,有实验学科 的开展以实验为主的劳动教育,无实验学科的开展以专业见习实 训为主的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支撑。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习内容,纳 入教职工培训,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 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保障劳动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在 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量。
四是加强经费投入。学校每年划拨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 全校劳动教育工作课程建设、日常运行、创新活动、基础培训、 项目培育、标志性成果打造、赛事组织和各类奖励中的工作经费 和绩效支出。加强经费的监管和规范,把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管好 用活,用出成效。
五是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 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 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联系一批中小学作为师范专业 实践基地,联系一批企业作为非师范专业实践基地,联系一批城 乡社区、福利院、科技馆等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 基地,不断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 实施。